異位性皮膚炎該怎麼辦?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炎症,常見於兒童與青少年,但也可能影響成年人。

其特徵包括皮膚乾燥、紅腫、劇烈癢感,以及反覆的抓癢和皮膚損傷。

這種疾病與遺傳、免疫系統異常及環境因素有關,容易因氣候變化、壓力或刺激性物質而惡化。

透過適當的保濕、防止刺激和醫療介入,症狀通常可以得到緩解並有效控制。

被癢抓住的日子
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與應對

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其實跟多方面的因素有關。最主要是因為皮膚的屏障功能變弱,讓外界的刺激物、過敏原或病菌更容易進入皮膚,引起發炎反應。另外,基因遺傳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如果家人有過敏體質,像是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可能比較容易罹患異位性皮膚炎。

環境因素也會加重症狀,比如天氣變化、乾燥的空氣或空氣中的過敏原(如塵蟎和花粉)。再來,壓力、不當飲食、過度清潔皮膚或使用刺激性產品,也都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因皮膚屏障弱化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慢性皮膚問題。

外用藥劑

・類固醇類藥膏: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外用藥,類固醇藥膏具有消炎、止癢及血管收縮作用,類固醇藥膏的強弱不同,會因嚴重度、年齢、病灶部位之不同而調整,請依醫師指示使用。

副作用有皮膚萎縮、皮膚色素脫落、青春痘等。有些人聽到類固醇就直覺是有害的,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類固醇類藥膏跟其他所有藥物一樣,大部分的併發症都是由於使用方法錯誤而造成,若能在醫師指示下正確的使用,其實是有效而安全的。

口服藥劑

・口服抗組織按:口服抗組織胺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治療藥物,可有效控制搔癢,有些病患甚至必須長期服藥,等症狀較穩定再逐漸減少藥量,才能將症狀控制的較穩定。有的家長對於口服藥會有疑慮而不願給病童服藥,其實抗組織按是種相當安全的藥物,且若不用口服藥控制病患的癢感只是一味塗藥,不但是種捨本逐末的方法,且無法有效控制病情。

・口服抗生素:當病患因為掻抓而出現傷口而合併細菌感染時,則必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必須吃滿一個療程再停藥,否則會使病情反覆發作甚至惡化。

・口服類固醇:當急性期可合併使用類固醇,能使症狀快速得到控制。

居家治療

・剪短指甲以減少搔抓所帶來的傷害。有些病童會在夜晚無意識的搔抓,可戴手套睡覺或是用紗布蓋起來。

・避免過度沐浴或清潔,少用肥皂及清潔劑,可避免皮膚更乾燥。洗澡時不宜使用過燙的水,盡量使用溫和,pH值中性的清潔劑,洗完澡後可立刻擦上成分單純不含香精的乳液來預防皮膚乾燥。

・穿著棉質的衣服,避免羊毛、尼龍等衣料。

・夏天最好處於涼爽有空調的環境,以不流汗為原則,最好讓病患處於空調環境,在大太陽底下避免出門,嬰兒也避免包裹太厚的衣物。冬天要避免乾燥,可適量塗抹乳液,並減少沐浴的次數與時間。